广告位
首页 文化 蓝朝云‖喜鹊之歌(连载一)

蓝朝云‖喜鹊之歌(连载一)

蓝朝云‖喜鹊之歌(连载一) (连载一)(第一部  浴火神侣)□蓝朝云 蓝朝云  瑶族,笔名云豹,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人。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中国民间文…

蓝朝云‖喜鹊之歌(连载一)

(连载一)(第一部  浴火神侣)□蓝朝云

蓝朝云  瑶族,笔名云豹,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人。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和广西作家协会、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散文集《家》《春》,短篇小说集《天桥》,中篇小说集《山里人》《瑶山春》和长篇小说《红绒线》《山弩神威》等作品,写过《红绒线》等多部电影。散文《理念坚定了我上大学的决心》收入《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瑶族卷》结集创作、出版瑶族民间爱情故事长诗《喜鹊之歌》三部曲:《浴火神侣》《双雄神剑》《史传神棍》。

千山万弄中感天动地的对唱

 五湖四海内凄悲悯人的乐章 

—— 题 记

目   录

第一篇 序      诗 

第二篇 咏史生情 

第三篇 风雨同舟 

第四篇 以歌恋情 

第五篇 千古绝唱 

内容简介:敢松在一次寻猎中,救起轻生女——珍凤,两人以歌恋情,私定终身。珍凤的父亲竭力反对,并默许给财主朗斐抢为四妾,以收丰厚彩礼。珍凤死活不从,趁夜逃出,去找敢松私奔,却被抓回。在朗斐的操纵下,敢松和珍凤被绑吊在火堆上,熊熊的烈焰中,两情侣口出绝唱,以示对封建礼教、旧婚俗的抗争,随后,变成双飞喜鹊,升天为仙。

敢松、珍凤生前多次追求自主的婚姻生活,虽均为外力摧残而告终,但体现了广大布努瑶人不屈不挠,不畏权贵,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

序 一

陶立璠

瑶族作家蓝朝云从遥远的广西南宁将他的新作《喜鹊之歌》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我,邀我作序。朝云是我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行政工作,天各一方,很少联系。可能是师生之谊难忘,多年来我又从事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不知他从南宁哪位校友处打听到我的电话,于是多次通过长途电话谈他的新作叙事长诗《喜鹊之歌》。值得一提的是,彼此的通话将我的思绪拉到30多年前那些温馨的年月。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蓝朝云通过高考,走进大学的课堂,走进中央民族学院(现是中央民族大学)这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新入学的是青春焕发的一代,是少数民族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此时,我也又一次转岗,由讲授文学概论、古代文论,转向专门从事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回想20世纪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是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恢复和重建的时期,更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拨乱反正”,思想解放,高等教育又一次获得新生,变得生机勃勃。许多久已封闭的学科迎来学术的春天,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学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在全国高校文科中,中央民族学院是最早恢复民间文学教学的单位之一。可能是在民族学院就读的学生,大都来自民族地区,耳熏目染,又大都受过本民族民间文学的熏陶,熟悉本民族的生活,所以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许多学生选择本民族的民间文学作为论文题材。蓝朝云的《喜鹊之歌》创作的源头也正在这里。30多年后,当他回顾创作经历时,对挖掘这一创作题材,有着动人的回忆。毫无疑问,这一创作题材是在“田野作业”中获得的。他原打算将布努瑶中流传的《喜鹊之歌》通过精细的田野考察,整理为文本保存,留下民族的记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布努瑶歌手的纷纷谢世,已使他无力回春。于是,只好舍本逐末,根据原来的田野调查素材,创作叙事抒情长诗《喜鹊之歌》,其作为瑶族民间长篇文学爱情叙事诗,弥足珍贵。

采用民间文学素材进行创作,少数民族作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来,文学创作是文字的艺术,没有文字的发明,就不会有作家文学。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却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些民族的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各民族浩如烟海的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长诗等是民族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远的不说,就以现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而言,就有广西壮族诗人韦其麟的叙事长诗《百鸟衣》,甘肃东乡族诗人汪玉良的《马五哥与尕豆妹》、《米拉尕黑》、《白鸽姑娘》等。这些作品都取自民间传说或民间叙事长诗,经作家加工再创作而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作品,现在已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喜鹊之歌》创作素材的获得是作者深入布努瑶村寨,亲自采风记录所得。早在1979年求学期间,作者就利用暑假假期回到家乡,在东兰县三石公社(现改为乡),找到76岁的布努瑶老歌手罗卜练和他的女婿蒙建保,记录了他们用布努语演唱、并用汉语翻译的《喜鹊之歌》。大学毕业后,再次去找老歌手罗卜练,他已经去世了。人亡歌息,令人惋惜。但在蒙建保的推荐下,作者走访了周边各弄场和板坡乡、坡峨乡、三弄乡以及大化县板兰乡、北景乡(这两个乡当时归属巴马,现合并为北景乡)、七百弄乡、板升乡、巴马的凤凰乡等红水河流域的一些瑶族村寨,有20多位男女歌手,陆续演唱或讲述了《喜鹊之歌》部分片段,经过梳理,得到完整的《喜鹊之歌》故事情节。弹指间30多年过去了,当作者以瑶族布努作家的身份,想重新整理《喜鹊之歌》,使之成为能够演唱的文本而传承时,已是时代变迁,物是人非,再也没有谁能演唱《喜鹊之歌》了,这是因为演唱需要歌手的配合,且做大量的直译、标音等工作,单靠个人的有限能力,是无法完成。痛定思痛,作者只好另辟蹊径,用诗歌体裁创作《喜鹊之歌》,良苦用心,实是为了延续布努瑶民间文学的文脉,代代传承。从这个角度上看,同样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可以说,这是对瑶民族文化的一个贡献。

阅读蓝朝云的新作《喜鹊之歌》,真为他宏大的叙事能力所感动。是布努瑶丰厚的民间文学土壤造就了《喜鹊之歌》。《喜鹊之歌》本是布努瑶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具体演唱中男女歌手往往用“盘歌”(对歌)的形式,用布努传统的民歌格律即兴演唱。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如节日聚会、生产季节乃至婚礼、丧葬仪式上,歌手们都可以选取不同的内容,表达布努瑶不同的心声。蓝朝云的《喜鹊之歌》的创作,保留了布努瑶民歌演唱形式,如采用引唱、不同人物之间的对唱等,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立意也表现出作者对本民族民间文化的敬畏和尊重。在叙事情节的安排上,虽然以主人公敢松和珍凤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但在叙事过程中,却以布努瑶创世神话《密洛陀》贯穿始终,进行布努瑶历史的宏大叙事,给人以穿越时空,感受布努瑶艰苦创业的历程。密洛陀是布努瑶的始祖神,她开天辟地,创造人类,教化万民,受到布努人的特别敬重。即便是在爱情故事中,也念念不忘密洛陀的教导,塑造完美的人生。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是《喜鹊之歌》创作的一大特色。《喜鹊之歌》也是一部布努瑶风俗诗,作者是布努人,对布努瑶生活的环境十分熟悉,加之有认真扎实的田野考察,忠实记录了《喜鹊之歌》的原始素材,洞悉布努瑶民歌演唱程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所以在《喜鹊之歌》中借引唱,敢松、珍凤和众多人物的对唱,将布努瑶历史、生产习俗、信仰禁忌、道德伦理等融入长诗,用诗的语言营造主人公活动的场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也是《喜鹊之歌》特别感人的地方。比如长诗中关于布努瑶创世神话《密洛陀》的长篇叙事;关于生产生活知识的转述;关于布努瑶信仰习俗、禁忌习俗、人生礼仪(包括婚姻、丧葬习俗)等都融入长诗,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天人感应,荡气回肠。读《喜鹊之歌》无疑是对布努瑶历史、生活的一种真切体验。从这个角度上说,作品的意义不止在于文学本身,对研究布努瑶社会结构、风土民俗等也很有参考价值。

利用民间文学题材进行再创作,从民间叙事到作家叙事,是蓝朝云创作中一种新的体验。用诗歌体裁进行长诗创作,首先遇到的是对民歌格律的认知和借用。比如《喜鹊之歌》的原唱词,有五字、七字、九字、十字不等(讲述不用诗歌体),演唱时有严格的押韵要求。作者在采录民间长诗《喜鹊之歌》时,也许没有顾及布努瑶民歌格律,所以采取了一般诗歌写作手法,用七字句,押韵成文。作为作家的诗歌创作,这是允许的。也许作者写作长诗是新的尝试,在遣词、押韵上有个别诗句显得有些勉强。用现代词汇,描述布努瑶的古老生活,显得有些佶屈,但瑕不掩瑜,整个创作是非常成功的。师生之谊,绵延留长。读《喜鹊之歌》,在体验布努瑶民间文学的魅力之余,在赏读蓝朝云的《喜鹊之歌》后,写了如上的话,作为师生之谊的留念。是为序。2018年小雪于五柳居【陶立璠  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顾问;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少数民族文学分支副总编;《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总编委委员。】

序  二

蓝怀昌

三十年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高山峻岭中只是极为短暂的一阵风,然而,在老辈人的年轮记载里,却是一代人。蓝朝云先生花了一代人的工夫,采录了布努瑶的《喜鹊之歌》,经过不断的翻译、整理、润色,终成一部确立为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载入中国民间文学史册的作品,正如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教授陶立璠先生所说的那样:把《喜鹊之歌》整理、抢救出来,“弥足珍贵”,“是对瑶民族文化的一个贡献”,(见陶立璠先生《喜鹊之歌》序)。陶教授是中国民间文学的著名作家,一部作品得到他的点赞,实属不易。

《喜鹊之歌》成功地塑造了敢松和珍凤的形象,歌颂敢松和珍凤反抗邪恶、追求自主爱情的精神,但在恶势力的摧残下,两人变成双飞喜鹊,显示了布努瑶人与封建婚俗斗争形式的一种转换和继续。观念上的升华,既是精神的寄托,也是一种希望。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的形象耸立在布努瑶人的心中,体现了“广大布努瑶人不屈不饶、不畏权贵、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作者语)。蓝朝云是布努瑶作家,他之所以接收布努瑶的文化遗产,是因为他觉察到了布努瑶祖先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财富。要继承这些宝贵财富,就要记住祖辈为积敛这笔财富所付出的辛劳,而精神财富的继承,须用文字记录,才能持久传承。蓝朝云先生用笔和智慧做了他该作的事——把流传在红水河两岸千山万弄中、即将消失的布努瑶古歌抢救、创作了出来,精神难能可贵。

密洛陀创造世界万物,让儿女们惩办邪恶、厮杀多余的太阳和月亮,驱除妖魔鬼怪,给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祥和的氛围,布努瑶人不会忘记她,以歌等形式纪念、赞颂她,由此而派生出许许多多传说故事和山歌。我和朋友在采录、整理、出版创世史诗《密洛陀》期间,曾有一个布努瑶学者蒙有义跑到我的办公室说:创世史诗《密洛陀》还有许多分支歌需要收集、整理,他没有把分支歌的名称说出来。后来,我陆续读到布努瑶民俗专家蒙通顺先生采录、整理的《说亲词》《定亲词》《送子词》等诗篇。此后不久,我采访了布努瑶师公蒙凤标时,他给我吟唱了《萨当•挽歌》《阿辦•小祭歌》《萨加•大祭歌》、《萨九东孟微•婚俗歌》等,间接讲了《喜鹊之歌》的几个情节,我终于相信史诗《密洛陀》确有分支歌。然而,史诗到底有多少分支歌,却成了一个谜,直到蓝朝云先生捧来长诗《喜鹊之歌》全稿放在我的面前,才觉得这部作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叙事长诗。它通过爱情故事反映布努瑶人的爱恨、真假品德,“它的意义不止在于文学本身,对研究布努瑶社会结构、风土民俗等也很有参考价值”(陶立璠教授语)。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现布努青年敢松和珍凤相遇之后所建立的伟大感情,把真、善、美升华为人类永恒的信仰。朗读《喜鹊之歌》,胸腔自然涌起波涛狂浪,心底震撼不已,感觉到一种至善至美的神圣,一种令人心醉神怡境界的同时,为敢松、珍凤身受极刑、惨遭屠戮鸣不平。

在作者的家乡,曾有一个传说故事:布努瑶人不甘做官府的奴隶,多次起来反抗。官府派兵镇压,均难以平息,只好提议讲和。布努瑶王提出双方各推派一头人,放下弓箭,摘掉头巾,脱光衣服,赤裸裸地站在对峙双方的中间巨石上,喝酒讲和。酒过数巡,官府代表醉倒在地。官府头领被瑶王的这一举动所折服,撤走兵丁,声言不再管辖布努瑶的领地,布努瑶从此过上稍微安定、自由的刀耕火种生活。坦诚直率则成了布努瑶人的座右铭。这种道德文化,熏陶了作者,使他在创作《喜鹊之歌》的过程中,始终把爱当作精神世界的唯一永恒,因此,作品保持了传统叙事诗的结构框架,保持了布努瑶的语言特色,在细节上大胆加工,诗句上不断润色、提升,使整部长诗的语言含蓄、凝炼,提高了可读性的质量。从整体上看,作者的创作是成功的,是布努瑶民间文学史上的一个创举。

“世界是复杂的”——这句话应视为真理。人不可能把整个世界搬到自己的脑子里,苦难、痛苦、欺骗、爱情、友谊、贫困、贪婪、凶残、死亡,等等,作者把这些感觉体现在各种人物形象之中,使各种罪恶在生活的争斗中逐步得到净化。同时,作者的灵感和才华,坚毅与勤奋,都以诗文形式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凝炼成了一部情节跌宕起伏、凄楚动人、可歌可泣的篇章,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变幻莫测的布努瑶风土习俗的优美风情画,突显了布努瑶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在作品中,我们还体会到一种创造的精神,复杂的世界,需要靠创造来解读,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可以脱离蓝色的天空、阴沉的暗夜、细风的响声、鸟儿的歌唱,万物都不能脱离创造,事物都是通过配合而相互依存、更趋完整、彼此结合、互相丰富的。蓝朝云先生在传承布努瑶文化的基础上,不落俗套,大胆革新,创作出朗朗上口的一万六千八百多行、格式上整齐划一、每个唱段内统一韵脚的长诗,且文情并茂,不能不说创作的功底厚实,用自己的智慧和笔触为布努瑶文化增添了锦彩,给中国民间文学艺苑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从诗歌体上来说,《喜鹊之歌》是一部鸿篇巨著,蓝朝云先生从收集、整理到创作,一个人独自完成,是值得赞扬的。我们的时代,是文化自信的时代。人们追求物质生活上的小康,更需要精神生活的小康。《喜鹊之歌》是作者继承、发扬布努瑶优秀文化结出的硕果,希望后辈们经常浏览从祖先那里留下来的这部长诗,把它变为洗净人类灵魂的优秀作品而传承。2019年元旦于绿城南宁

【蓝怀昌 ,瑶族,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人,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现为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全国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原副厅长,广西文联原主席,有著作多种,发行国内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卫视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tv.hk/?p=1871
广告位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lanyire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70155360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chtv.hk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